今年的中秋和国庆假期,与往年相比显得有些零乱,上班5天,休息1天;上班3天,休息3天;上班6天,休息7天;上班2天,休息1天,被誉为“史上最折腾假期”,当然,这样安排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了避免连着7天的长时间工作。那么,中国古人是如何休假的呢,是否也有类似今天的“黄金周”安排呢?
古代的假期规定,不同朝代有所不同。汉代官吏五日一休,称为“休沐”,也就是每五天让你回家休息和洗澡一次。汉代官吏工作日要住在官衙,只有休沐那天可以回家。《史记》记载:“官员每五日洗沐归谒亲。”五日一休制一直延续到隋代,中间偶有间断。
到了唐代,十日一休变成制度,称旬假或旬休,也就是每月初十、二十及月底休息。不过,这时候官员官员开始编组在夜晚到官署轮值,不需要像汉朝那样工作日一定要在官衙居住了。而且,唐代官吏还有很多节庆假期。放假最长的是新年和冬至,各放假七天,算是古代的法定“黄金周”;其他节庆,则休息一、三、五天不等,比如说中秋节给三日,寒食清明四日, 皇帝诞辰放假三天等。有人统计,唐代官吏一年中这样的假期有五十三天。
宋代的假日也不少,据宋代《文昌杂录》载:“官吏休假,元旦、寒食、冬至各七日;上元、中元、夏至各三日;立春、清明各一日,每月例假三日,岁共六十八日。”宋朝还有一个特殊规定,各级官署,每年十二月二十日“封印”停止公务,公务人员回家过年省亲,要到次年正月二十日才返回衙门“开印”办公。
元代也实行旬休制度,节庆假日则慢慢“缩水”了。明清两代没有旬休制,节庆假日也萎缩得厉害:最初只有新年、冬至和皇帝生辰是法定节庆日;后来,中秋、端午两节渐受重视,也有了假日。不过,明清两代的官吏每年有长约一个月的新年假或寒假,这是别的朝代所没有的。
当然,以上这些假期都是对政府机关公务员而言,其余各个行业就完全自主了,你农民种不种田,商人开不开门,并没有法律强制规定的。不过,一年中总有些日子,即使再劳碌的人也要休息的,一是新年时间,二是各行祭祀行神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