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出自《史记》,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故事,一部孤儿报仇雪恨的传奇,一出传唱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悲剧,其忠肝义胆、复仇尚耻的精神力量流传千古。陈凯歌重新诠释这个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为2010的贺岁档增加了不少的话题与谈资。
以一种很期待的心情,我观摩了这部影片。作为历史大片的《赵氏孤儿》,观众期待的并不是重新解读历史真相,而是期待一卷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一幅卧薪尝胆的生命写照,这也是陈凯歌之所以要拍《赵氏孤儿》的原因。影片通过不同的人物和身份缓缓展开主题,下宫之难,公主托子,程婴救孤,赵孤复仇……感天动地的情义和价值千金的忠诚洋溢其中,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个中国古老故事的曲折和深奥。
如果说人生来就是注定要饱受煎熬的,那么程婴一定是最受煎熬的一个,阴差阳错的际遇让他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漩涡,失去妻儿。撕心裂肺的痛苦无法释怀,程婴带着赵氏孤儿做了屠岸贾的门客,让赵孤潜伏在仇人身边,养身,磨剑,伺机复仇。含辛茹苦的十五年,忍辱负重的十五年,矢志报仇的十五年。当屠岸贾亲口说出自己就是赵家血债的元凶时,赵氏孤儿潜在的复仇力量在一瞬间迸发……两把利剑同时刺出,屠岸贾刺向程婴,赵氏孤儿刺向屠岸贾——复仇实现了。此时,程婴眼前重现了他内心深处从来就没有抹去的记忆碎片:儿子的襁褓,妻子的笑容,赵家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十五年积聚的丧亲之痛,丧君之痛,丧友之痛一并袭上心头……在恍惚的光影中,他缓缓倒地,影片嘎然而止。深深的伤痛陪伴着赵氏孤儿,还有此刻的观众们……
“不说,只是活着,等待时间开花结果;不说,只因爱着,话到唇边,被风轻轻吹落;不说,只为梦想着,海枯石烂;不说,却比说了更多……”在空灵悠远的吟唱中,陈凯歌把赵氏孤儿的未来交给了观众。心戚戚啊!中国式的忠义,中国式的隐忍,中国式的坚持,中国式的宫庭斗争,中国式的复仇。生命是否可以超越一切仇恨呢?
程婴的忠义,公孙杵臼的忠烈,其惊天地泣鬼神的奉献和牺牲传达出中国人的一个标签图腾:忠、信、义。不畏邪恶,舍生取义,隐忍待发,坚强不屈,中华民族的道德美,包含着一种巨大的伦理力量,发射出璀璨的光芒。
《赵氏孤儿》用悲悯的视角,将权力斗争和复仇泄愤自然升华为人性的隐忍。一诺千金,不辱使命。“我要把这个孩子带到他面前,让他知道他是谁,让他知道我是谁!”程婴说这话的眼神和语气,蕴酿着一场酣畅淋漓的复仇。沉寂千年的火山,一朝喷发则气势磅礴,复仇的烈焰将会冲刷掉一切血泪仇恨。程婴的隐忍,值得每个现代人去咀嚼回味。隐忍是逆境中的生存法则,是厚积薄发的处世策略,其杀伤力远远胜过屠岸贾手中的利剑。
《赵氏孤儿》给我们一种警醒,相比古人,现代人的价值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在那个简单而充满理想的年代,“士为知己者死”被国人认同,《史记》、《水浒》、《三国演义》等传世巨著的字里行间对舍生取义的侠士充满敬意。在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忠义思想和牺牲精神也一直备受推崇。现代化的今天,不少传统的价值观已经模糊遥远,是非变得模棱两可,冲突变得平静柔和,人们变得越来越现实,也越来越远离了隐忍和坚持。
一部历史,一个英雄,重现了现代人已经模糊的梦想,而这个梦是属于所有中国人。这部影片让人最为惊喜的是富有国产大片的风范,传统的中华文化素养和东方哲学,都在影片里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这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产物!
真诚地说,我会再去影院看一遍《赵氏孤儿》。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影片中那种久违了的中国式的忠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