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长沙工作已经4年多了,在这里安了家,便一点点消除了初来的陌生,完全地融入了这座城市,她的历史文化,她的世俗。
最近迷上了摄影,于是也买了尼康入门单反,在网上像模像样地学习着。随后便开始四处行走,用镜头记录这座城市的点点滴滴,不经意间,走过一些老街,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长沙的老街很多,一般人能说上口的不亚于这么几条:太平街、坡子街、潮宗街、文庙坪、百果园、化龙池……每一条都各有千秋,这些城市的幽巷,零星散落着记载着长沙曾经的生活风貌。
第一次去化龙池是被朋友吆去那里的酒吧。长沙的酒吧大多喧闹嘈杂,但化龙池这里的小吧却几分淡雅,店都不大,个性的装修,麻石路面上再摆几张木桌,三两好友在轻轻飘荡的爵士乐中聊天,有“在别处”的感觉。
我想这一定是条不寻常的街。于是找了个白天,带上相机来了。白天的化龙池格外安静,几个老人在门口摘菜,晒被子,他们蹒跚的步子踏在这麻石路上,这街立即有了历史感。我看到了化龙井,和井边墙上的传说,明白了“化龙”的来历。
原来这街本叫玉带街,这里住了个打铁的铁匠,而这水井困了一条孽龙,铁匠救过孽龙一命,当它伤好要回到大海去时,它托梦铁匠让他搬到高地去,告诉他它回归大海之日,也就是全城淹没的日子。铁匠为了全城的百姓不被淹死,烧了一大堆的铁水,对着井里面倒了下去,把龙化掉了,所以就叫做化龙池。
美丽的传说记载着老街的历史,化龙池的历史不仅仅是有传说,我在街道的中间找到了一处亭,那里有很多书法碑,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清代著名的书法家何绍基就曾住在这里,难怪一走近这条老街,就能隐隐地感知到某种文化气息。
说到老街,就不能不提太平街了。实在因为它过于打眼。从解放西路过去或者走五一广场经过,总能一眼看到它。这是一条地处繁华的老街。自战国时代长沙有城池开始,它就地处古城的核心地带了。2000多年过去,这里繁华依旧,却更有修旧如旧的古香古色感。
走进太平街,乾益升粮仓、农民银行、利生盐号、老通义、美孚洋行……这些旧时的商业标志如今还那么清晰醒目,在一片青砖青瓦、仿古门窗的陪衬下,有时光倒流,回到清末民初的感觉。
走累了,正好去离太平街不远的坡子街吃饭。这也是条古麻石老街,不过现在,你已经很难感觉它的古老。自坡子街被开发成饮食一条街后,这里每天人头攒动,食客如织,以火宫殿为典型代表。
过去有不成文的规定,大的殷实的企业家里失了火,就要来祭火神,请戏班子来唱戏。有人唱戏就有人看戏,有人看戏就有人兜售小吃,慢慢地,因了火宫殿,这条本以笔墨庄、药材号为主的经济老街逐渐演变成为一条食街,火宫殿本身,也成为享誉三湘的“食府”。如今,依然有人来拜祭火神,这里烟雾缭绕,游人食客穿梭其中,似乎像在重演当年坡子街的盛况。
长沙的老街还有更多,有的世俗而热闹,有的隐秘而安静,都构成我镜头里独到的长沙。(何雪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