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到底是什么?这个被谈论过无数遍的问题。正如托尔斯泰所说,幸福总是相似的,在寻找幸福构成的路上,经济学泰斗萨缪尔森提出过一个“幸福公式”:幸福=效用/欲望,这让我很受启发。虽然这个公式难以定量地衡量幸福,但是深刻地揭示出了幸福感作为一个相对量,会受到哪些方面的影响。
从公式中很容易看出,当欲望恒定时,效用越大,则幸福感越高;当效用恒定时,欲望越小,幸福感也越高。效用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对各种愿望的实现程度,现实的来看,可以被具体化地理解成财富或权力,因为在当代人的价值体系里,这两个东西确实可以带来很多方面的效用。从静态的角度看,欲望越小,人就越容易满足,因而幸福感就越高;另一方面,财富越多权力越大,实现愿望也更加容易,因而幸福感也越高。这个解释看似合理,但是如果从动态的角度看,效用和欲望之间也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比如一个人的财富和权力变大了,其欲望也会随之变大,所以人们在一味单方面地追求财富最大化的过程中,一旦超过了那个临界点,幸福感就不会再随着财富增加而上升,而是会随着欲望的增加而下降。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没有真正认识幸福的本质,忽略了这个相互作用。在发展市场经济、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财富和权力的重合使身处中国的我们面临了价值观失落的严重危机。虽然很多人依然认真地让生活更有价值,但生活的方向出现了偏差,将财富或者说物质的丰富和满足,当成了幸福最根本的、甚至唯一的要素,所以在找寻幸福的路上,越走越偏。
回想起前一阵子,行里组织去监狱进行警示教育,所见都是曾经官居一职的领导干部,都曾在岗位上干出过一番成绩,也都曾拥有令旁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力,若能继续脚踏实地、清正廉洁的做下去,理应幸福感很高,就因为过度地追求财富和权力,导致欲望膨胀,幸福感缺失,最终失去理智以身试法而成为了阶下囚。正如不久前杨行长在一个会议上所说,“我们眼睛里面要尽量看美好的事物,少看垃圾的东西,以保证我们内心世界都有一个安定的定力”,我们作为银行从业者,要与形形色色的客户打交道,也经常接触灯红酒绿,如能在浮华的世界中留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简单天地,隔绝浮躁与功利,保持内心的宁静,这样便能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把自己的欲望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做到知足长乐。
人生就象一场旅行,不必太在乎目的地,更应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欲望无穷尽,人生是否幸福,关键看你是否知足。在各种满足不了的欲望面前,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保持一颗平常心,就能平静地面对现在的生活,使心灵充满希望和满足。这是一种令人羡慕的洒脱,这就是幸福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