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风险点识别贯穿着信贷操作的全部过程,从营销客户准入开始,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定、额度授信申报、单笔信贷业务审批、信贷资金支用、贷后管理工作等,每个环节都隐含着无数的风险点,对于每个风险点若不能及时识别,将形成风险隐患潜存,成为未来爆发的定时“炸弹”。这就要求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思想意识;在信贷操作的每个环节中,一要能熟练地掌握每步操作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点,二要对风险点有防范、化解和控制的办法或措施,三要对可能发生的意外风险有心理准备和应对的措施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一些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在贷款风险识别中有一些模糊观点或认识,因而误导了正确操作,放松了风险防范的警惕性,以致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判断和分析企业经营状况产生的恶性变化,把握风险的意识弱化,最终可能造成银行信贷资产损失。因此,对信贷风险的模糊观点或认识应引起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的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形成惯性认识。
观点一:能付息就是好客户、好贷款
判断贷款质量的“好与差”需要通过综合性指标及条件进行分析,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能否按时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对持有此观点的,粗想似乎有一定道理,一是认为能付息说明企业能遵守《借款合同》中付息的承诺,企业有信誉;二是企业有现金流,能够支付利息等。但这种观点存在很大的片面性,没有综合性地分析付息资金来源、企业信誉、经营状况等的真实情况,如一从付息资金来源情况看:①是否来源于企业主营业务经营的现金流?还是非主营业务的现金流(如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出售资产等)?②是否临时通过拆借或其他途径融资(如向他人借款、内部集资、向银行融资等)?③是否无计划地“拆东墙补西墙”?;二从企业的信誉情况看:①是否能自觉履行并有较强地付息意愿?②是否每次付息都要银行进行催收?;三从企业还款的时间看:①不能按时支付利息或部分不能,②有间歇性拖欠现象等。
若上述的问题和现象企业确实存在,说明企业的经营或多或少确实有潜在的风险,客户经理不能盲目或错误地判断企业能付息就是好客户、好贷款,更不能对存在的问题和现象熟视无睹,视而不见,从而放松和疏忽贷后管理,最终可能因模糊认识导致贷后管理不到位而产生拖欠利息的事情发生。
观点二:流动(速动)比率值高,短期还款能力强
从理论上讲,流比(速比)值高,说明企业流动性营运资金较充裕,对于偿还短期贷款有一定的保障,出现不能偿还的几率较低。但是绝对地说流比(速比)值高,就一定是短期贷款偿还能力强,似乎又过于“自信”,应结合具体科目中的明细情况进行细致分析,从而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
一是对于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必须是已经过审计(会计)事务所进行审计过的报表,且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经过调查核实认定财务流动性数据是真实、有效,无虚假成分;二是重点分析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其它应收款、存货”三科目余额形成的原因是否合理、有效和真实,如应收账款明细是否是主营业务发生的正常往来挂账,与交易合同约定是否一致,账龄超过2年以上的占比是否过高,计提坏账准备金占比是否大,全部回收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无科目余额摆放不合理等;其它应收款主要是企业内部或个人往来挂账,查看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真实的“虚账”或呆帐,是否也存在有账龄过长等;存货是一个最能隐藏不实情况的科目,也极易被忽视,应查看挂账是否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吻合,与贸易合同交易是否相一致,有无存在报废产品的挂账,有无存在与科目不相符的挂账等;三是核实流动资产中有无法律官司缠身,胜诉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损失的可能性;四是要结合营运能力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的测算分析。
1/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