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的经贸关系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同时,美国对华经济关系“政治化”趋势突出,以国家力量推动对外贸易成为美国政府对华经济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两国双边关系的发展。因而,透彻地分析美国的对华贸易,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美国对华贸易的总体评价
中美贸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双边贸易总额持续增长,相互依存度大幅提高,双方己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目前对美国而言,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第四大出口市场,而且是发展最快的出口市场。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美经贸关系也呈现出一些新变化。
(一)美国对华贸易赤字扩大,不对称关系明显
据美方统计,美对华贸易逆差始于1983年,2005年美国贸易赤字达到7258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赤字首屈一指,达到创记录的2016. 26亿美元,占美国全部贸易逆差的26%,中美贸易不平衡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
从表面上看,似乎中国在近十年来的双边贸易中处于有利的顺差方,但实际上,隐藏于巨额贸易赤字背后的两国经贸关系却是极不对称的。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存度远远高于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中国服装、鞋类等传统的优势产品一旦对美出口数量减少,对美出口总额就会锐减;美国每年向中国输出农产品几乎占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的30%,相反中国对美农产品贸易总量并不大,且向美出口时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美国对华农产品贸易收支始终处于顺差。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不仅仅是“总量上”的赤字,而且还是一种“结构性”的赤字。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歧视性明显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实力不断上升,美国决策者已越来越明确意识到中国有可能成为其潜在的战略对手,因此,明显带有歧视性的对华贸易政策不可避免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手段之一。出口管制是美国从国家安全利益出发采取的一种贸易控制手段。中国一直是美国出口管制的重点,尤其是军民两用技术,目的是不使中国的核武器、导弹、化学和生物武器以及其他值得关注的军事项目从中获益。
“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美国限制中国出口的重要政策手段。根据入世议定书,中国将在入世15年后才能得到完全市场经济待遇,因而美国经常违背客观公正的原则,滥用中美协议中关于允许美国维持其现有的反倾销法的条款,以市场经济“替代国价格”对我进行反倾销起诉。2004年6月,美国商务部部长埃文斯明确指出人民币汇率问题:“除非由市场主导决定劳资和货币兑换率,否则中国将仍是一个非市场经济国家。”2006年10月,美国新页公司要求美国商务部就其不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长期政策进行重新审查。2007年3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法庭裁定,美国商务部有权考虑是否对中国企业启动反补贴调查。
二、政治经济学分析
从政治经济的角度分析,美国之所以会保持这种相对良好和稳定的对华贸易政策,主要是因为保持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但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不想轻易失去在世界上原先所处的老大地位,势必采取破坏措施加以阻止,对华贸易问题对美国而言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同时也是一场政治博弈。
(一)“遏制中国”是国际政治所需
1、是由美国全球战略目标所决定
20世纪以来,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内容就是确立、巩固其世界领导地位,或争夺、维持霸权地位。“山姆大叔”外交政策就是“胡萝卜加大棒”。一方面,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来确保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如限制中国的商品输入就可以为美国的传统盟国或区域集团内的成员国保留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利用从中国这里“挤”出的份额去换取那些国家非经济方面的承诺。
2、是美国外交战略的要求
在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要克服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壁垒,最有效的突破不是政治谈判而是贸易谈判,通过贸易启动政治对话,实现政治目标。美国因此提出了“商务外交”的外交战略,把“商务外交”作为其实施贸易政策的“杠杆”之一,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在全球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每个利益目标,长期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
美国热衷对中国进行贸易战、经济威胁、经济制裁,以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将政府与利益集团间的反复博弈而产生的商务外交延伸至国际政治经济中。中国对美国的高新技术产品有着巨大的需求,然而美国却实行严格管制,也是造成中美贸易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国内政治推动“遏制中国”
1、是选举政治之需
每逢美国大选临近,美国两党总会在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上大做文章。一方面,共和党政府对就业机会流失等一系列问题要给选民一个交代,采取适度施压、抑制问题升级的策略,力求淡化民主党的攻势。另一方面,民主党为最有效地争取选民,不断批评政府的做法,先后提出了两项极其强硬的议案,主张对华商品征收27. 50%的惩罚性关税,力主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企图以国内立法逼迫人民币升值。当“中国制造”充溢美国市场时,美国人简单地把美国的经济衰退、高失业率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挂钩,认为是中国巨大的出口抢占了美国国内市场份额。
2、是各利益集团施压所迫
在美国国会、行政当局和利益团体之间存在着一个非正式的“铁三角”关系。政党必须重视某些利益集团的选票,需要考虑在一定时期内顺应利益集团的要求。因此,在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利益集团成了决策过程中的主角。最终通过的贸易政策法案实际上是利益集团之间多重博弈的结果,这也是近几年来美国不断掀起对华贸易摩擦的重要背景。
冷战结束以后,在对待中国问题上美国利益集团明显分为两派。其中以美国工商业、进出口业、农业和零售业为主体的利益群体要求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支持对华“接触”政策;而以人权组织、劳工组织和右翼、保守的宗教组织以及军控团体为主体的利益群体同支持“台独”、“藏独”的反华势力结成一条松散的联合阵线,不断攻击中国,要求对华采取强硬政策。
三、中国应采取的对策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美国贸易政策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和政治现实的结合,是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结果。因此,我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成为我国防范或化解对美贸易冲突的重点。具体来说,应该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从宏观上制定对美贸易的总体战略
首先,对中美经贸关系要有战略性思维,积极推动WTO持续深入的发展,加强政治对话与经济交流,构建和谐的国际经贸新秩序。
WTO体制是发达国家倡导的,对发展中国家带有很多歧视性的倾向。我们应当团结和依托广大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核心,构建新的对话机制。拿出诚意,做出表率,展大国风范,与发达国家积极进行沟通和对话,化解矛盾,共同构建平等、公平、和谐及互利的国际经贸新秩序,推动WTO在世纪之初焕发新生机。
在双边经贸关系上,我们应当多方位地与美国进行贸易政策磋商和对话,坚持内外政策的协调和国家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原则,即根据国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来制定对外开放和对美贸易政策。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构建一个积极应对的长效机制,并针对不同性质的摩擦做出灵敏反应,尽可能把一些可能产生的摩擦消除在萌芽状态。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新一轮谈判,争取更多的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努力争取和有效维护我国正当的经济权益。
其次,发展中国的商务外交。中国应进入一个战略上预测、战术上熟练、运作上灵活和体制上有保障的商务外交时期,一方面实行刚柔相济的策略,既要保护自身的正当利益,也要注重外方的感受,否则利益不可长久。同时作为一个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大国,还应树立一个负责任、讲诚信、求共赢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可利用利益关系来解决贸易摩擦。中国政府的外交与商务系统在海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合并,政府应加强各行业协会的协调,提高破除非关税壁垒的水平和能力,帮助企业在国外建立华商会,以此来加强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影响力。
(二)从微观上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根据以上分析,美国的贸易政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国会、政府及各利益集团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我国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地避免贸易冲突的发生,在不违背WTO原则的情况下,维护企业、整个行业以及国家的利益。
1、完善政府的商务职能
政府具备国家主体所拥有的法定的外交权力,应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职能以向企业提供经贸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为主。一要健全自身机制,如建立包括预警系统、调查跟踪、案件处理过程和事后跟踪评估等管理的多个环节在内的保障机制,以确保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二要为企业提供畅通的国内外经贸信息的传递渠道,以及企业进行经贸活动、解决贸易纠纷的制度路径。三要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不断锻炼我们的商务外交能力,逐渐消除西方国家对中国的一些不平等待遇。
2、加强企业国际化能力
至于我国国内企业,一方面应提倡把规则当作一种常规战略来制约对手,不要总是被动地打自卫战。要认真学习WTO规则以及国外与经贸有关的规则,熟悉国际市场环境,减少贸易摩擦发生的可能。如对最近美国提出的反补贴方案,我国企业如果由于进口产品得到进口国政府的补贴而遭受利益损失,应及时找政府沟通,通过委托律师或其他中介机构起诉,要求政府主管部门对该产品进行反补贴调查,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免受重大损失。若我国出口产品在国外受到反补贴调查,被确认为受补贴产品的,要征收反补贴税。如果对方不能接受,则可提交世贸组织相关部门裁决。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应积极与在华美资企业加强沟通和协商,充分发挥他们的游说作用,使其加大对美国政府和国会的压力,为中美经贸关系的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行业协会在国际贸易争端解决中既能发挥减少政治性、突出商务利益的特征,又能从根本上利用WTO规则和争端解决机制维护产业利益。但中国的行业协会还没有真正走入角色,应建立有权威、有协调能力的中国出口企业联合会之类的组织,以加强与美国利益集团的交流,减少贸易冲突的发生。此外还应通过行业协会来维护业内正常的竞争秩序,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对产业国际化进行政策指导,并为国外相同产业的进入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从而使中美贸易朝正常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