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继工业革命之后的一场全球性技术革命,它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而且也是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关系到科技、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军事和国家安全的全局。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代化程度、经济增长能力及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准。而经济与金融又互为一体,兴衰与共,随着现代社会的加快发展,金融业信息化程度的高低对经济工业化的影响将起到越来越大的直接作用。
一、信息化的特征及其与工业化的关系分析
原则上讲,信息化和工业化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从较低级阶段向较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信息化主要有以下明显特征:
1.信息传导产生经济增加值。信息网络具有“外部性”,而“信息的传导效应”正是其外部性的主要表现:首先,信息本身的传导效应可以对外部环境产生影响;其次,新信息创造的新市场能产生连锁反应;第三,新信息创造的新利益也具有信息传导效益,并同样产生经济增加值。信息传导的具体方式主要有技术许可、专利技术公开、知识产权贸易、公开出版物及各种专业会议、专业的研究与开发。
2.信息技术创新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主体是信息技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信息化,通过信息化的发展来实现结构的升级换代,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
3.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创造新的经济和社会需求,提高全民劳动生产率与管理效率,降低社会总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据测算,通过设计电子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等办法,信息技术在改造中国传统产业方面已经产生了很好的效益,投入产出比可达1: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超过1:20。一个国家对信息建设的投资每增加1%,人均国民经济收入就可提高3%。信息技术的应用还能极大改善劳动力结构,如:在机械化初期,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之比为9:1,到半机械化半自动化时,其比例为6:4,在自动化条件下,两者之比就已改变为1:9。高度信息化的美国就是明例,如今的美国企业普遍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市场信息和用户调研,网上产品宣传、网上信息传递、网上服务与信息反馈等业务高度发达,这些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大大增强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不同管理与营销对象之间的交叉性、有序性,推动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4.信息技术具有强劲的产业带动性。大量的研究计算显示,信息产业是一个产业链很长、产业感应度与带动度极高的产业。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扩散、发展与融合,能带动一系列关联产业的产生与变化。在信息技术产业内部,可衍生出微电子、半导体、激光、超导等产业的发展;在信息技术产业外部,则能带动一批如新材料、新能源、机器制造、仪器仪表、生物技术、航空航天等产业的发展。将信息产业与资本、知识有机结合,并以互联网作桥梁,将使信息化产生巨大的推动力量,从而加快传统经济的技术调整,推动经济工业化的进程。
从信息化的特征可以看出,信息技术、信息系统、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将进一步促使传统产业现代化、职能化,促使工业化中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全面渗入工业化生产进程,加速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其意义远远超过一般的技术改造或设备更新。可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能缩短用高新技术武装产业群和整个工业化的进程,结果也必然会为信息技术本身开辟一个更为广阔的应用天地。
二、国内金融业信息化的现状已对经济工业化形成制约
1.“各自为战”的问题犹在。国内金融业银行间的网络建设仍存在着“诸侯割据”的问题,技术标准不统一,业务内容单调重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孤岛“现象,无法实现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不仅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也影响了综合国力的提高和我国信息化的进程。
2.信息化整体水平不高,两极分化严重。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仍处于较低水平,而且根据各银行的经营情况不同,正呈现两极分化的局面,经营状况较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正向国外发达国家的银行看齐,而资本相对不足、坏账率比较高的小银行等,其信息化水平则相对较弱。
3.信息化滞后于业务要求,被动建设严重。由于历史的原因,国内金融业在信息化道路上先天不足,后期投入远跟不上信息化发展的步伐,造成现在信息化滞后于业务要求,信息化建设只是起到“查漏补缺”、“亡羊补牢”的被动作用,缺乏超前的信息化大一统意识。
4.内部技术力量相对不足,对网络系统供应商的依赖突出。
以上问题,已成为国内金融业信息化的瓶颈所在,若不能得到尽快解决,金融信息化带动经济工业化就无从谈起。
三、金融业信息化带动经济工业化的思路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发动机。金融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新技术的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尤其是当前我国金融业已经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金融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全面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实现金融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经济工业化,相互促进,以应对国际竞争的挑战。
1.坚持金融业信息化与当地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相结合。金融业应加大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投资力度,大力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完善基础信息架构的建设,包括建立统一的核心应用系统、高速的骨干网络等,并依托信息化,加大对政府及企业信息化的信贷投入,与政府、企业联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与融合,加快信息产业发展,不断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积极为政府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扩大和完善城市的信息服务功能提供高效的信息与资金流服务,促使社会资源加速向城市和中心城镇聚集,带动周边地区的信息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业信息化促进经济市场化进程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序、有效的金融竞争环境,促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网络服务的建设,为经济工业化铺就良好的信贷融资环境。
2.坚持接轨国际与发挥优势相结合。金融业应紧抓全球信息产业战略调整的机遇,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在统一组织协调下,金融业应尽快实现行际间网络联网,重塑网银理念,扎实构建新型虚拟银行平台。金融信息化的核心就是通过互联网来整合客户关系、整合金融产业供应链、整合营销方式及整合科技应用,通过这些整合,为区域信息化、政府信息化、社区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提供通畅的金融服务信息平台。
3.坚持正面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应充分发挥金融业支持政府在发展规划、政策环境、市场秩序和行业标准等方面的信贷投资的导向作用,利用数据库营销和微观细分市场,充分发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化运作,灵活运用信贷资金投入信息化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与重点工程建设;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推动市场融资应用服务,促进信息产业发展,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面促进经济工业化进程。
4.坚持重视信息化人才与加快创新相结合。金融业应把科技创新和人才资源开发引进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营造尊重知识、重视人才、鼓励创新的用人环境,充分发挥各类信息化专业人才的潜力。加快建立信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化机制,不断完善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和管理体制,以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的信息化带动经济工业化发展。
与国际先进的金融管理相比,中国金融业的管理与创新水平,还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要想提高到定性基础甚至是基础上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就必须消除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相对独立的状态,将信息化与金融管理紧密地结合并广泛地渗透,才能使金融业的信息创新能力历久弥新,从而加快信息传导速度,提高信贷决策能力,更好地为政府、企业及个人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化融资服务,全面带动经济工业化,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建行湖南省永州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