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金融脱媒”是指在金融管制的情况下,资金的供给饶开银行这个媒介体系,直接输送到需求方和融资者手里,造成资金在银行体外循环。银行业已进入一个充满竞争的买方市场环境。资本市场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资本市场发展的加速,市场规模和品种不断扩大,证券资产比例在提高,银行储蓄比例则在相对下降,如果银行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无疑将陷入被动。中国银行业主要盈利来自于贷款利差收入,而国外银行的非利息收入比例达到35%以上。在中国银行业现有的资产结构中,信贷资产一般占85%左右,利差收入在总收入结构中占80%以上。在这一模式下,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和利润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贷资产规模的扩张,信贷资产规模一旦出现萎缩,银行就面临生存考验。统计数据显示,信贷增长已经出现低迷,但企业的投资增长是渐升的,它释放出一个重要信号:企业投资来自于非银行体系的融资比例在加大。而企业资金来源的多样化使得他们能够减少对银行的依赖,结果是银行在资金运用上的出路减少,利润在下降。
金融“脱媒”主要体现有:一是由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一些业绩优良的大公司通过股票过债券市场融资,对银行的依赖性逐步降低,银行客户群体的质量趋于下降,对银行业的公司和机构业务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是大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的迅速崛起,中国已经有几十家财务公司,资产规模庞大,资金调配能力加强,不仅分流了客户在银行的存、贷款数量,而且开始替代银行提供财务顾问、融资安排等服务,已对银行业务造成了强有力的冲击;三是短期融资券的发行。为克服我国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过大而造成中国金融体系中的诸多弊端,央行出台了短期融资券。此券具有允许企业在社会上直接融资,从而更方便获得短期流动资金的功能。短期融资券的发行完全是市场化操作,不需要任何人审批,只需按照有关规定由中介机构评级,评级通过之后披露、发券,在央行备案即可。由于短期融资券的成本远远低于银行贷款利率,预计有大量优质客户会利用这一工具进行短期融资。与之相伴的是商业银行的流动资金贷款将出现下滑局面,银行的存贷差额将进一步增加,经营环境受到严峻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积极、主动地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调整资产负债规模、客户结构、提高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开发出有竞争力的金融产品,才能在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大潮中稳步前行。为应对“金融脱媒”这一大趋势,银行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树立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理念;二是改变银行业务机构,加大和扩展中间业务收入,尤其是发展理财、开放式基金和资产管理等业务;三是改变银行资产机构,通过积极营销提高证券资产占比、降低信贷资产相对占比;四是积极拓展新的业务增长点,依据利率市场化条件,侧重对机构类信贷资产和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总之,“金融脱媒”现象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商业银行不能主动适应这中趋势,“金融脱媒”的深化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因危机和金融危机;如果商业银行应对得宜,外在条件也允许,商业银行也可能转变成为综合性的金融机构,其非利息收入占比会大幅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也将大幅增强,近而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服务内容 | 联系我们 | 加盟合作 | 免责条款 | 招贤纳士
Copyright © 2002-2011, tbankw.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单位:中联银信(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本站法律顾问:北京贝邦律师事务所 姜波
MailTo:tbankw@163.com
版权所有:银行界 京ICP备10000166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09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