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案件风险是商业银行的永恒主题,从基层网点管理看,强化操作风险管理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重点关注以下12个关键风险点。
1.现金。尾箱、金库、上门收款业务直接接触现金和客户账,是内部作案频发部位。封箱锁库、调拨等操作不规范,岗位制约、轮换制度执行不到位,账务核对不及时,业务处理一手清,检查流于形式,都会直接导致案件发生。
2.柜员岗位权限和授权管理。重要岗位人员不按规定轮岗、不兼容岗位混岗操作、操作权限过大、业务授权流于形式,是案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只有从源头上防范操作风险、确保柜员在职责范围内行使职权、防范“一手清”现象,才能有效控制案件发生。
3.重要空白凭证和会计印章。银行重要空白凭证、印章被盗用,或超范围使用,对外出具资金证明、伪造银行入账凭证、伪造存款凭证、结算票据等违法违规行为,都会给银行带来直接或间接损失。在管理上,要做到“谁保管、谁使用、谁负责”,防止产生严重后果。
4.柜面操作违规。柜面业务操作中的不良习惯和误操作,弱化了内部监督制衡机制,为案件和重大违规事件埋下了风险隐患。更严重的是,这种风险可以随着客户来账资金数额的增加而被放大。对违规操作行为要采取零容忍态度,严肃问责;对屡查屡犯,要加重处罚。同时加强员工岗位规范操作培训,特别是要研究制定提高新员工岗前培训效果的有效措施,培养员工规范操作的习惯。
5.司法协助和挂失业务。最主要的风险是外部欺诈和纠纷。对外,要警惕犯罪分子使用伪造的证件,盗取、诈骗客户和银行资金。对内,要遵纪守法,不得协助转移客户资金;严密司法协助通知书回执回复,避免银行担责、垫款。同时还要防范内部员工通过挂失手段盗取客户资金。
6.单位和个人结算账户。结算账户是犯罪分子作案的重要载体,除结算账户相关资料的合规性外,还要规范管理与结算账户相关的协议、印鉴卡等,防止出现通过虚假资料、证件开立各类结算账户,盗换单位预留印鉴,从而形成盗取客户资金案件的风险。此外,还要防范洗钱、恐怖融资等违法行为。
7.票据业务。票据业务风险最主要的是票据以及交易背景的真实性,要通过配备必要的鉴别仪器,提高柜员识假反假能力,防范克隆票据、变造票据、假票据给企业和银行造成的巨大资金风险。
8.内部账户。内部账户种类繁多,发生业务频繁,如缺乏监督清理机制,发生利用内部账违规垫付资金、盗取资金案件,因其隐蔽性较强,不能及时发现。对此问题,关键是要加强内部审核和监管,严格签字授权制度,专人核对,重点检查。
9.代办、自办业务。这类问题已列入员工禁止行为,必须坚决杜绝,对违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审计检查已发现个别员工利用本人或本人控制的银行账户进行代客户套现、代客理财、代发工资、过渡营销费用、虚增存款和库存现金、调剂库款等违规行为,潜在案件隐患极大。
10.代发工资业务。与业务相关的协议不健全,客户提供非加密数据(可被增、删、改),违规在网点安装批量代工客户端,违规代客户操作,都是引发内部道德风险和外部商业纠纷的风险点。
11.自助设备。自助设备作为柜面业务的主要分流工具,近年设备数量与业务量剧增,以自助设备为对象的案件也呈增长趋势,需引起高度警惕。对自助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需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严禁混岗操作,规范密码、钥匙的使用与保管,确保钱款安全。
12.后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机构号下挂靠部门多、业务员分属不同部门,因此在不相容岗位设置、柜员岗位权限、重要单证及印章、加强内部对账等方面要严格管理,将责任落实到人。核算中心作为头寸机构,具有资金出入量大、系统操作维护权限大的特点,必须严把审核关、操作关、授权关,才能有效控制风险,不出案件。
此外,新型结算产品、支付结算、开具资金证明、对账、外包等方面都存在案件风险,不容忽视。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新技术的应用,还会有各种各样的新的风险产生,需要我们去研究、化解和防范,案件防控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