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首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发展峰会在京举行。峰会由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与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联合主办、平安普惠承办。国务院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等相关部门领导出席。
在本次峰会上,《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正式公开发布,报告称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四个新特征。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介绍,《中国普惠金融创新报告(2018)》以不同类型机构为主线,从金融功能角度全面介绍了各类机构在相关领域的实践,勾勒出我国普惠金融创新的全貌。报告中指出,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呈现出许多新特征。
一是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普惠金融不仅包括信贷,还应包括储蓄、投资理财、保险、支付、汇兑、租赁、养老金等全功能、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二是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近年来,普惠金融的参与主体已逐步发展成为囊括了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非银行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业等在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机构体系。三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并有可能成为未来发展的主流。中国近年已发展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头羊。四是普惠金融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可持续得到极大改善。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开始形成,普惠金融开始成为许多机构竞相进入的蓝海。
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曾彤表示,资本市场在实施普惠金融,尤其是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具有一定的特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用市场化机制将资本、产业发展的元素汇聚到贫困户,用市场的力量将资源禀赋化为生产要素,是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的宗旨。
报告认为,过去几年,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我国普惠金融领域的创新,将我国普惠金融带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应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与组织优势,主张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强化对金融服务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建设。”中国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副主任冯燕说。
在本次峰会上,通过网上公开征集“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征集到来自全国各地52家单位的70个案例,提交案例的主体涵盖多种类型机构。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审等环节,最终遴选出12个具有代表意义的“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