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风险防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农”信贷业务特别是农户小额贷款涉及农户多、管理半径大,事业部制改革后,该行着重加强风险易发环节的管控,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对惠农卡的申请、领用、激活以及农户小额贷款的贷前、贷中和贷后等主要环节实行全过程风险控制。同时,客户经理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适时进行贷后管理;农户贷款到期前,及时通过电话、短信提示,引导农户通过自助渠道自行还款,充分发挥惠农卡“有钱能还贷,用时能借款”的优势。注重借助妇联、团委、村组、社区和基层党组织等社会力量,协助筛选客户和实施贷后管理,风险防控措施得到落实。截至2011年末,该行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561户,金额2058万元,共收回贷款1300户,4825万元,收回837户,2783万元。其中农户小额贷款形成不良11万元,不良率0.7%。
(四)经营活力进一步增强。确定为三农事业部改革试点行以来,一是各项存款稳步增长。2011年12月末,各项存款余额达29亿元,较试点前净增12.2亿元。二是贷款结构不断优化。2011年12月末,各项贷款余额23亿元,较试点前净增13.4亿元,其中仅2011年小企业贷款净增7567万元,增幅达438%,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比年初净增5846万元,市场份额接近50%,排名第1位。三是中间业务增长迅速。2011年12月末,完成各项中间业务收入2785万元,完成州分行全年计划112.4%。比试点前多增1659万元,市场份额提升一位,同业排名第二。四是经营效益持续稳定。2011年12月末,实现拨备前利润6874万元。五是社会形象明显提升,中国农村金融网、中国金融网、《湖北日报》、《恩施日报》等媒体对该行的工作作了深度报道。该行行长罗勇被授予全省服务“三农”优秀支行行长和恩施州十佳岗位能手称号。
三、深层次矛盾显现有待改革不断深化
恩施市支行“三农”事业部制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改革发展进程中深层次矛盾显现。
一是服务成本偏高。恩施农村地广人稀,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三农”成本高,风险大,回报水平低;二是网点建设滞后,恩施乡镇网点已全部撤出,管理半径大,目前惠农卡和农户小额贷款服务半径仅限于20公里范围内,难以满足广大农户的金融需求;三是硬件设施落后。目前网点硬件设施明显落后他行,日益明显地暴露出硬件设施与“三农”业务持续推进的不适应性;四是人员总量不足,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不能满足“三农”业务发展的需求;五是风险控制难度加大。由于农业自然风险不可预测和避免,“三农”贷款风险难度加大。
这些矛盾有待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逐步予以解决。一是进一步深化“三农”事业部改革。不断完善恩施三农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要求,继续落实和完善“六单”管理机制,充分运用前期探索精细化核算的实践成果,进一步健全组织架构体系、业务流程体系、授权管理体系、资源配置体系和风险防控体系,将精细化的理念、模式和方法贯穿到“三农”金融服务的全过程。同时,根据内外部变化和市场需要,更好地细化市场,进一步发挥专业化服务团队作用,提高特色服务水平。继续大力推行“三级管理”、“四项考评”和“业绩计分”,精细考核,专业激励,进一步增强“三农”事业部经营活力。
二是进一步推进三农金融创新。一方面,积极试办好新农村住房建设项目贷款、新农村建设个人住房贷款等市场前景好、受客户欢迎的“三农”产品,继续做好林权抵押贷款、土地流转贷款推广拓展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创新适应“三农”实际和客户需求的“三农”特色金融产品。着重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以及以中心集镇主街道集体土地及其附着房产为抵押物的土地流转贷款管理办法,租赁土地房产经营权质押等新型担保方式。并在支持土地流转、小城镇建设、支持村办企业等方面进行更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同时,坚持以“三农”和市域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增强“三农”和市域业务产品与政策制度的灵活性,调整优化业务流程,大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三农”客户满意度和县域市场竞争力。
三是进一步夯实三农业务基础。结合恩施当地特色产业,始终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原则,强化信贷客户准入管理。在业务品种定位上,注重优质中小企业和农村区域“三农”个人客户。在客户定位上,以优质法人客户和高端个人客户为主要客户群体。在市场定位上,优先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物流产业开发、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旧城改造、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电力、医院、学校、自来水等中高端客户。在行业定位,重点持扶农特产品加工、旅游、水电开发等支柱产业。强化风险责任追究,加强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银村共建,做好信用镇、信用村建设,时刻把握风险和盈亏“两条线”,着力构建三农风险管控长效机制,做到收益覆盖风险,实现业务可持续发展。
四是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进一步缩短办贷流程,简化办贷手续,提高办贷效率。进一步丰富信贷品种,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客户需求。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加快投放速度;进一步完善担保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进一步加强风险管控,确保业务发展质量。通过完善服务机制,进一步提升“三农”业务品质。
五是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管理程度。充分利用各业务系统报告功能,做好对“三农”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深度分析,积极探索按区域、行业、客户、产品等多维度分析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有效把握成本、风险、盈亏平衡点,为科学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六是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财税政策、监管费政策、差别准备金政策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跟进落实要及时到位,同时尽可能简化程序。政府和有关部门,在网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方面要给予优惠政策,降低“三农”服务成本。适度恢复乡镇网点,延伸服务领域。上级行在人力资源、财务资源、信贷资源配置上进一步倾斜。加快农业保险体系建立和发展,建立农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参与,合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环境。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