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南省邵阳县白仓镇胜利村,一幢幢红砖平顶房拔地而起,一辆辆小车穿行在村道上,家家机器轰鸣,户户土猪满圈,农家院里到处都是金灿灿、黄澄澄的烟叶,湿润的空气裹着诱人的烟香,让人流连忘返……然而,3年前这里还是交通闭塞、与世隔绝的荒山沟。
3年来,胜利村在农行邵阳县支行的贷款扶持下,积极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烤烟种植、土猪养殖和红薯粉丝加工,农民的综合收入逐年递增。目前,该村人均纯收入从2007年的1200元上升到2010年的8682元,昔日的“荒沟沟”摇身一变成了“富窝窝”。种植烤烟、养殖土猪、加工红薯粉丝现已成为胜利村农民致富的“三件宝”。
烟叶变“金叶”
在胜利村的田间地头,年现年52岁的文新洲老汉,正在烟田里采摘烟叶。“自从村里发展了烤烟生产,家里的收入一下子增加了好几万元。像我这样的烟农,全村有40多户呢。”文老汉乐呵呵地告诉笔者。
紧接着村支书李村洲把我们带到村民张立华家,现年50岁的张老汉从院内笑嘻嘻地走出来迎接我们。只见院内一幢三层的小楼,红瓦白瓷墙,院内棵树成林,郁郁葱葱,清新而整洁。张老汉热情地招呼我们:“以前我们这地方靠天吃饭,遇到旱灾,粮食颗粒无收,无奈只得外出打工挣钱度日。现在好了,村里引导我们种植烤烟,农行给我们资金支持,收入一点不比外出打工低,我这房子就是靠种植烤烟挣来的收入修建的。”张老汉指着自己新盖的房子高兴地说:“我去年种烤烟23亩,实现纯收入9.7万元。今年种烤烟31亩,烟叶长势喜人,预计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看到张立华种烟致富,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纷纷回到村里。为调动农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当地政府出台了以奖代补的扶持政策,引导与鼓励农民大力发展规模种烟。村里成立种烟协会,推行订单种植,走“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路子。目前,全村烤烟种植面积达600多亩。
“今年的烤烟每公斤均价在18元,现在算算,每亩达到6000元,这比种什么都好,光我们村烤烟收入可达300多万元。”陪同我们采访的村支书李村洲给我们算着账,心里头乐开了花。
土猪变“金猪”
“我们村历来有养土猪的传统,养猪业是传统产业。过去户户都养土猪,但投入少,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现在有农行给我们作资金后盾,我们养土猪致富的信心足了,决心大了。你看我这养殖场一圈圈活蹦活跳的土猪,早已被外地客商订购一空。”村民曹江华激动的神情溢于言表,话里话外都透着致富的喜悦。
“别的地方养瘦肉型猪,我们村发展土猪养殖。在不少人的眼中,养瘦肉型赚钱,养土猪不赚钱。这是偏见、旧观念。其实,养土猪比养瘦肉型更赚钱。你看现在的猪肉市场,出售土猪肉的摊子相当少,而土猪肉比瘦肉型猪肉每斤高出4元,且供不应求。我们就是看准了这一点,才下定决心发展土猪养殖。”村主任李海军如是说
李主任接着说:“我们村喂养的土猪,用的饲料全都是本地自产的红薯、玉米,从不喂市场上出售的添加剂饲料。这样,土猪的品质提高了,自然就占领了市场,赢得了消费者的称赞。”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土猪肉的需求旺,土猪货源紧缺,供不应求。该村在当地农行的信贷扶持下,抓住这一市场机遇,依托当地红薯、玉米丰富的资源,充分发挥养猪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努力打造品牌牧业,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村养殖土猪的农户达140多户,其中年养土猪100头以上的农户有 17户。2010年,全村年出栏土猪5000多头,实现总产值600多万元,户均实现纯收入1.4万元。
粉丝变“金条”
“我们村旱地多,过去村民习惯于利用旱地种植红薯喂猪、喂牛,资源浪费严重。近年来,我们先后组织致富能手到福建、江西等地学习先进的加工经验和技术,引进红薯粉丝加工新技术,并采取农行扶持、农户运作、科技支撑的方式,成立了红薯粉丝加工专业合作社,鼓励与引导村民创办家庭加工企业,走红薯粉丝加工、红薯下角料喂猪、喂牛综合利用的路子。”村支书李村洲边走边给我们介绍全村红薯粉丝加工情况。
来到村民李志成家,室内机器轰鸣,室外一杆杆红薯粉丝在太阳的光照下格外耀眼。我们打开相机,按动快门摄下这一生动的场景。站在一旁的村主任李海军告诉我们:“红薯粉丝加工是近3年才发展起来的,目前全村已发展红薯粉丝加工户90多户,建成集红薯收购、粉丝加工与销售一体的一条龙加工企业29家,由村红薯粉丝加工合作社实行统一购进原料、统一技术、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生产的红薯粉丝经精细包装,全部供应本省商场超市,且供不应求。2010年,全村红薯粉丝加工实现纯收入53万多元,户均纯收入达3000多元。而这些收入的获得可以说是意外的收获,是新技术带来的结果。”
话音刚落,村支书李村洲接过话桩:“过去种植红薯,每斤市场售价不到三毛钱,大部分农民惜售,就用红薯喂猪、喂牛。如今,村民将红薯进行深加工,每斤红薯可产0.3斤干粉丝,每斤粉丝可卖价20元,高价时可卖到30元。而加工后的红薯下角料,照样可用来喂猪、喂牛,综合利用率高。昔日不赚钱的红薯,经过精细加工,身价提高到了6至8倍……”
从村支书李村洲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的言谈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胜利村变了,村民变得富裕了,变得扬眉吐气了。
今年4月,在邵阳县召开的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胜利村作为全县3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代表登台介绍了经验。“我们村发展到今天的成就,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是县、镇两级政府给予我们政策扶持的结果,是农行给予我们信贷支持的结果,我们的丰收果里有农行的一份汗水与功劳……”村支书李村洲充满激情的发言,博得了与会代表的阵阵掌声。